近年来,武平县象洞镇人大顺应群众生产生活新需求、农村共富共享新期待,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谈心说事”活动,以庭院夜话、围桌座谈、集市“摆摊”等形式,打造全天候代表履职新模式,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推动共富和美乡村建设。
暮色四合,象洞镇沾阳村钟丽建代表家的院子里渐渐热闹起来。镇人大代表钟丽建用客家方言讲起新编的《婚俗新风幸福谣》:“象洞山水风光好,婚嫁新风要倡扬,嫁女不是卖商品,彩礼多少莫较真……”附近的村民们围坐一起聆听,并就“抵制高价彩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政策宣讲融入茶余饭后的烟火气中。
针对群众农忙分散、文化差异大的实际,象洞镇人大创新推出“代表夜话”谈心说事模式,由代表利用晚上空闲时间,组织群众在自家庭院以“微课堂”形式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的会议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惠农政策等,让普通百姓也能听懂“国家大事”。今年以来,该镇人大累计举办“代表夜话”宣讲活动26场,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收集政策咨询类建议19条,推动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7项。

象洞镇抓住生态环境整治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象洞鸡、黄金百香果“一鸡一果”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县最大的象洞鸡养殖基地和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但产业发展也面临传统销售模式受限和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链延伸等瓶颈制约。
象洞镇人大把护航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共富作为履职重点,以人大代表“一室四站”为基点,聚焦“一鸡一果”特色产业发展,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技术骨干、科技特派员、新农人、种养大户、产业带头人等多元主体围桌座谈,交流心得,碰撞智慧,集思广益,共商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打开产业发展新天地的思路和办法。在人大代表的建议推动下,建成象洞鸡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综合项目,日屠宰量达2万羽;建成百香果初加工车间,生产线日产果浆3-6吨,不仅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还解决了200余人就业问题。

象洞镇人大充分考虑到群众有赶圩的传统习惯,而且圩日群众比较集中,能够更加广泛地听取民声民意,拓展延伸代表联络站的平台触角,把“谈心说事”的摊位搬到集市上,每月最后一个圩日,轮流组织镇人大代表和民政、劳保、村建等镇直单位的业务骨干到集市摆摊设点,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选民冯女士点赞道,“这个‘摊位’不卖货,专解难题——既能咨询政策,又能反映诉求。”
代表们耐心听、认真记群众反映的诉求,能现场解答的问题立即回应,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逐一登记编号,形成交办单转责任部门办理,并全程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今年以来,“面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3件,现场解答立行整改37件,转交相关部门办理6件,所有交办事项均在4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群众满意度达97.82%。

下一步,象洞镇人大将围绕拓展“代表工作室+代表联络站”平台功能,持续深化“谈心说事”品牌建设,扩大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功能,把“谈心说事”打造成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