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乡人大
新罗区白沙镇人大:助力打造共富产业新引擎
来源:新罗人大  日期:2025-06-06 【字号:

新罗区白沙镇人大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立足本地农林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人大职能,构建农林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激活新质生产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打造代表联络站点

 

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围绕特色种植、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等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倾听基层群众和从业者的声音。在此基础上,于2025年4月创新成立了“白沙镇农林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站通过定期座谈、问题反馈和专项督办,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资源高效整合,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农林产业代表们了解到农户因缺乏科学技术导致农产品产量不高、品质不佳,便及时将这一问题向镇人大反馈,并主动对接省农科院、林科院和市农科所、林科所,邀请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推动种植技术问题解决。联络站成立以来,累计协调解决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等难题10余项,成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


 

深化农林一体化服务

 

白沙镇农林产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从业者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难以满足现代农林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镇人大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62名区、镇人大代表分别挂钩至不同产业领域,组建“烟粮轮作党小组”“智慧烤烟党小组”“农机服务党小组”等特色小组,形成“头雁引领、名雁带动、群雁高飞”的农村人才矩阵。

在镇人大的推动下,白沙镇农林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镇人大代表廖斌带头种植茯苓2000亩,带动周边5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4500元;26个行政村发展“烟稻菜”轮作模式,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800亩扩大至4500亩,实现农业产值增长2850万元,户均年收入增长2万元;31个行政村完成1.5万亩油茶林升级改造,其中5000余亩试点林下套种模式,实现林业产业经济价值倍增。


 

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怎样实现“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镇人大积极探索“国企+大户”共建模式,助力打造240余亩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联合省林科院、市林科所推广闽龙1号等高产油茶品种,亩产较传统种植提升了2.5倍。同时,借力国网公司对口帮扶资源,推动“电气化公共榨油中心”建设和“藿溪油礼”品牌打造,串联种植、加工、研学、文旅等环节,形成“基地+工厂+市场+体验”全产业链条。此外,推动“八芥菜干”专利研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品牌营销方面,镇人大着力构建起“代表引领+数字赋能+体验营销”的推广体系。区人大代表詹钦旭依托京东家电平台,开辟电商新赛道;区人大代表詹建财利用个人影响力举办基地考察和体验活动,增强消费者信任感……


 

 

如今,白沙镇“藿溪油礼”等特色品牌声名鹊起,农林产业附加值持续攀升,群众收入显著增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镇人大主席林政德表示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深化产业融合,为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贡献力量,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