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乡人大
武平县人大常委会:推行“五民”工作法,服务群众“零距离”
来源:龙岩人大 钟才汉 王永丰 日期:2025-04-23 【字号:

近年来,武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督、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零距离”服务群众,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01

民事民提汇民意

搭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为让群众更方便、更快捷地反映诉求,近年来,武平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线上,全县17个乡镇(街道)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立“网上人大代表工作室”,让群众有事“码”上说,足不出户就可以反映问题;线下,全县规范建设乡镇(街道)代表工作室17个,个人代表工作室1个,村居片区、行业代表联络站41个,代表联络工作覆盖全县225个村居,各级代表常态化进“站”入“室”开展履职活动,架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情民意搜集网。2022年以来,武平县各代表工作室(联络站)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82件,转办763件。

02

民事民议集民智

绘就共治共享“同心圆”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武平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展凝聚民智民力的渠道,坚持面向社会征集年度监督议题,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扎实开展“人大代表联系月”活动;基层人大结合实际,搭建议事亭、议事广场、议事长廊等议事阵地,开展“居民夜谈会”“围炉夜话”等活动,和群众面对面谈心交流,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智慧力量凝聚起来。

万安镇下镇村村民代表谢祥光常在议事厅内和群众交流,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象洞镇人大主席团确定每周三为“谈心说事日”,常态化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桃溪镇人大主席团开展的“围炉夜话”,让老百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谈乡村振兴、话基层治理......这样的场景在武平县基层人大中随处可见。

03

民事民决顺民心

写好民生实事“必答题”


武平县自2019年11月在乡镇全面推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工作以来,各乡镇已票决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52项,总投资达31.2亿元。2024年7月该县进一步推动人大票决工作扩面增效,实行县级民生实事人大常委会票决工作。在2024年12月20日召开的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票决通过了东南片区地下管网建设工程、“一老一少”关爱服务提升、闽粤省际货运物流集散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3个县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至此,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票决工作在县乡两级全面推行、联动实施。

04

民事民督惠民生

筑牢建议办理“主阵地”

代表建议是民声民生的集中体现,它的办理质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武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代表建议办理的新方法新路径,探索建立“双督双询”机制,采取“走下去”“请上来”“到现场”等办法,将沟通交流、跟踪督办贯穿于办理工作全过程,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不断提高。每年选取2—3件重点代表建议作为监督事项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推动一批重点代表建议办理落地见效,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群众反映多年的高林公路改造提升全面完成,沿线近四万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实施智慧城市“云停车”服务项目,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588个停车位在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有效解决了城区停车难的问题。2024年办理的182件代表建议满意率达98.45%。

05

民事民评解民忧

跑好监督机制“接力棒”

为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推进审议意见真正转化落地,武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提升监督成果的有效方法,出台了《武平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研究处理、跟踪监督和评估测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形成了集审议意见交办、研究处理、跟踪监督、评估测评、结果运用于一体的转化落地机制。

《办法》出台后,武平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食品安全、平川河水质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林长制等32项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和评估测评,评估测评情况及时函告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并对进一步落细落实审议意见提出意见建议,真正做到“成果未落地,监督不罢休”。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