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某与邻居林某因入户门安装问题产生冲突,经物业公司协调无果,矛盾一触即发。驻站代表带领民情联络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并邀请新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组织当事人到联络站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他们根据现有合同和相关佐证材料,结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向当事人阐明法律关系,明晰各方权利义务;通过讲述邻里间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的故事,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用更加宽容理解的心态看待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及时化解。
日常消费维权难题、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矛盾、房产继承纠纷……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疑难杂症”,在联络站一一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五名来自法律行业的省、市、区人大代表共同开展工作,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调解经验,充分发挥“内行”优势,注重情、理、法相融,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同时,联合社区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司法局红土法治调解志愿服务队等,推出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法律援助等暖心举措,促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做到“大事、小事、烦心事不出站,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用数字体现化解矛盾纠纷,为民解忧办实事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联络站强化数智赋能,建立“人民调解专家库”,广纳律师、劳动仲裁、物业、交通等行业专家,提高调解专业性;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解纷资源一个系统应用,纠纷事件一个平台处置、治理数据多个部门共享”,形成“一站式接受、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格局,有力地提高了调解质效。此外,联络站以“防大于治”为宗旨,坚持“接诊”与“出诊”相结合,定期开展“进选区、入网格”走访活动,对一些刚萌芽的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解”;结对基层治理重点户、生活困难户、经济发展户,及时预警、排除、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

